“代理孟乔森综合征”的妈妈为了获得医生关注而不惜伤害亲生骨肉。
编译 伍君仪
◆“孟乔森综合征”的患者为骗取赔偿、逃避司法检控、获得收留等具体目的装病
◆“代理孟乔森综合征”的患者多伪装成“爱子妈妈”,暗中使坏令孩子病情恶化
每当网上出现普通人勇斗病魔的故事,就有大量网友深受感动和激励。特别是同病相怜的患者,感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同时“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然而网络信息真真假假,被“励志”的鸡血和“煽情”的狗血淋了一头之后,有多少人能够保持理性的怀疑?近期,网上先后爆出多个“抗癌明星”、“爱子妈妈”造假的事件,幕后真相令人发指:造假者竟然可能是“孟乔森综合征”患者,为了获得网络关注、推销伪科学疗法等目的故意装病,甚至不惜残害自己的亲生骨肉。
案例1:网络“抗癌明星”
承认自己根本没病
2009年,澳大利亚女子贝尔·吉布森在网络论坛上声称自己做过多次心脏手术,几乎死在手术台上。在个人博客上,她又声称自己得了晚期脑癌,说一位德国磁疗治疗师诊断出她的血液、脾脏、子宫和肝脏中都有癌细胞。经历了放疗、化疗之后,她说受不了这些常规治疗,就开始热衷于天然食品及避免面筋、奶制品等的食疗,配合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称一年后成功控制癌症。她的“抗癌经历”鼓舞了无数网友,特别是绝症患者。在网络蹿红之后,这位“抗癌明星”顺势推出手机应用软件,出书推广其“抗癌疗法”,获利丰厚。
然而,吉布森的故事受到媒体质疑,但她拒绝出示自己得癌症的病历等医学证据。近日,她接受英国《女性周刊》杂志采访时,一边哭一边含糊其辞地承认“一切都是谎言”,自己根本没有患癌。她表示,自己说谎这么多年,要面对真相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她并没透露撒谎的原因,只是说自己曾有一段“不堪的童年”。
故意装病≠精神心理问题“躯体化”
装病,是指人为地制造或者夸大自己的身心症状。英国牛津大学精神病学家尼尔·伯顿博士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患者”的角色中获得某种权益,例如吸引别人的关注和同情,逃避指责和社会义务等。有的人装病的目的非常具体,如骗取赔偿,逃避司法检控,甚至只是为了得到收容机构接纳。如果装病的人的“症状”以身体问题为主,有时被称为“孟乔森综合征”,这源于18世纪普鲁士的“吹牛大王”孟乔森男爵,他声称自己有各种“神奇历险”。
然而,装病与精神病学上的“躯体化症状”是两回事。伯顿指出,精神心理压力有时会“躯体化”,变成身体上五花八门的症状:有的患者的特定肌肉群丧失运动功能,造成半身不遂或者一条腿无法动弹;有的患者出现感觉麻痹,例如失去了视觉或嗅觉;有的患者出现特殊的肢体运动,例如不停地抽动,但检查大脑没有发现癫痫或者肿瘤。他们常常否认自己受过任何心理创伤,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上的功能障碍,令人难辨真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症状。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伊丽莎白·莫斯托夫斯基博士研究发现,在亲人去世后的24小时内,人们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增加21倍。
在文化较为传统的社会中,人们在抑郁时不会抱怨心理的问题,却会表现出疲劳、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伯顿认为,这也不算装病。
案例2:“博客妈妈”
被控用盐毒杀幼子
2009年,年轻的美国妈妈莱思·斯皮尔斯发微博称,自己的儿子加尼特病得非常重,患有严重的耳朵感染、高烧、癫痫、消化问题等。她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爱:“我的可爱天使第23次住院了。”“与我的小王子并肩战斗!”“我的儿子就是一切!”这引来了大量网友关注、留言,鼓励她战胜困难。
2014年1月,年仅5岁的加尼特在医院不幸痛苦地病逝。医生在尸检时意外发现,他体内的钠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其死于脑部水肿。警方介入调查,通过邻居的证词和监控视频发现,斯皮尔斯至少两次趁医务人员离开时故意把过量的盐输入儿子体内,而她还在网上搜索过关于盐的内容。人们还发现,斯皮尔斯在网上发表的文字多有造假,包括谎称医生到家里探访,儿子的生父死于车祸,给儿子编出一个弟弟等。
斯皮尔斯被控谋杀,公诉人认为她非常享受加尼特生病给她带来的关注。在法庭上,她面无表情,始终不认罪。最后,这名27岁的妈妈被判入狱20年。
为得到医生关注,妈妈会对孩子下手?
父母虐待甚至杀害孩子的事情虽然反常,但也时有发生,而“代理孟乔森综合征”(MBP)这种虐待儿童的现象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有MBP问题的通常是妈妈,她们夸大孩子的病情,甚至故意损害孩子的健康,然后向外界求救,特别是引起医生的关注。据调查,美国每年有数百名妈妈有着类似的情况,而她们的MBP与医生的性别无关。
“代理”的意思是妈妈让孩子代替自己装病,典型的MBP妈妈是这样的: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懂得孩子病情相关的诸多医学知识,经常跟孩子的医生套近乎,深度参与孩子的治疗和护理,然而在另一面,她们有的不给孩子吃药,有的故意弄脏孩子的胃管,有的在孩子的内裤上沾上血液,有的甚至用保鲜膜封住孩子的口鼻导致窒息。确定MBP的关键是,让孩子离开妈妈之后,之前的“病”,特别是一些罕见的“怪病”,就很快好转了。
当孩子经常生病请假、妈妈经常更换医生,就要怀疑MBP。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精神病学教授马克·费尔德曼表示,大多数MBP不为人所知,这些妈妈有着边缘性人格障碍,面对心理压力无法适应。她们一般有某种程度的精神问题,情感淡漠,不会内疚,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伟大的母亲”。美国精神病学家赫伯特·施雷尔博士称,这些妈妈从小在家就感到自己不受重视,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幻想与医生有不寻常的关系。
但是,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心理学家洛伦·潘克拉茨提醒,MBP的说法有被滥用的危险,很多妈妈仅仅因为医生不认同她们照顾孩子的方式,就被说成是MBP——现在不少妈妈从网上知道许多医学知识,在女权主义的熏陶下喜欢自己拿主意,当孩子久病不愈或者得了疑难杂症,她们难免无微不至地照顾,也容易跟医生发生冲突。MBP至今未被确定为一种正式的精神病,一些专家表示MBP缺乏研究依据,容易制造冤案,导致一些无辜的妈妈被剥夺抚养权,甚至被判坐牢——当孩子离开妈妈之后,病情出现好转,其实这不一定是妈妈搞鬼,而是很多病都有自愈的倾向。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