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抗战老兵71年后再相聚 女卫生员拿枪上战场
北京青年报| 2015-05-25 09:03:30

71年前的今天,洛阳陷落,中国抗日军队在洛阳城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肉搏战,洛阳保卫战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城市保卫战中最悲壮的战役之一。

昨天上午,三位曾参加洛阳保卫战的抗战老兵由志愿者安排再次相聚,今年已经91岁的张翠萍老人在洛阳保卫战中三处负伤,艰难突围。当志愿者看到她胳膊上的旧伤时,老人说道,“谢谢你们还惦记我,这处伤现在还是会疼。”

女卫生员拿枪上战场

1944年3月,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1944年4月,洛阳已是一座孤城,守军只有7个团约2万人。从5月5日日军进犯龙门山,到25日洛阳城陷落,守城将士先后在城郊和城内多地与日军浴血奋战。至洛阳沦陷,2万官兵仅剩军官316人、士兵1775人。

“我记得我们把窗户都封上了,准备等着他们来打巷战。”张翠萍老人在洛阳保卫战时是一名卫生员,当时战况之惨烈,就连女卫生员都发枪打巷战。张翠萍老人记得自己领到的是中正式步枪,还有三颗手榴弹和一挂子弹,战斗中敌人坦克上的机枪很凶,震得耳朵都疼。

在战斗中,张翠萍老人三处负伤,除了左臂上的伤外,弹皮还擦掉了她一块头皮,当时没有治疗的药物,为了止血就抓了一把土敷在伤处,再用绑腿包扎止血,而左臂上的那处伤,是她在没有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将左臂支在硬地上,用右手将弹片硬抠了出来。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现在透过老人稀疏的头发还能看到头上已经发黑的旧伤,而左臂上的伤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坑。在向城外突围时,张翠萍老人记得当时城墙有将近三层楼高,不少人都摔伤或摔死了,自己也摔伤了脚。幸运的是她从尸体和日军的岗哨中爬出战场,后被村民救了。 1945年抗战胜利时,张翠萍所在部队奉命进驻北平,她也亲历了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的受降仪式。

打仗时不敢写信回家

三位老兵中,洛阳保卫战中职务最高的是张君国老人,当时他是一名上尉连长,洛阳城沦陷后,日军继续向潼关进军,张君国随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6军奉命出潼关阻击日寇西进,与日寇展开激战,张君国曾亲自率部攻击日军。

张君国回忆,日军经过几年消耗虽已不像抗战初期锋芒毕露,但其整体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士兵经过“武士道”洗脑,即使战败被俘也极少有人投降。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我是三连连长,那场战斗负责冲击敌军左翼,当时尖刀连九连连长就战死了。”当北青报记者问到,在抗战时是否与家中有书信来往时,张君国表示自家老家在山东日占区,不能联络,否则会连累家人。张翠萍也回忆称,抗战时从未与家中书信联络,“因为有汉奸。”

三位老兵“耳背” 交流靠喊话

在昨天的聚会中,三位老人坐在一起交流,但并不顺畅,原因是三位老兵都已超过90岁高龄,因为耳背无法听清对方说什么,相互交流需要志愿者用喊的方式在耳边转达。

“现在抗战老兵基本都已经超过90岁了,超过百岁的也不罕见,耳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三位老兵已经是身体硬朗的。”志愿者薛刚坦言,老兵是在与时间赛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志愿者也希望能为抗战老兵做更多的事情。

文/本报记者 李涛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相关新闻

房山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系列活动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房山区霞云岭乡“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昨天正式启动。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编辑:张明燕】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