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景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满载的水泥罐车,在进入磁器口西门后,失控撞向路边的两辆私家车,接着又沿下坡冲破防护栏,撞向人行道上行人,造成一死两伤的惨剧。
记者了解到,水泥罐车已经成为公认的第一“公路杀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水泥罐车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事故频发?哪些有效管理手段可以管束?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超载成为最大祸因
“因用户需求和市场利益驱使,目前水泥罐车容量越造越大,越来越重,这样必然造成超载,这是最大祸因。”重庆市运管局货运处相关负责人直接道出了水泥罐车危害严重的原因。
记者专门查阅了工信部在2010年12月发布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其中对水泥罐车最大总质量、搅拌筒最大搅拌容量等基本参数作了规定。
为什么有了明确规定,公路上还是会有那么多超载水泥罐车运行。“这份文件也是一个推荐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重庆市运管局货运处一位工作人员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据调查,目前市面上正规厂家生产的四轴水泥罐车,满载总量可以达到54吨左右,超过了推荐标准最大总重量40%以上。“像如此重的水泥罐车,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足以压扁一辆轿车。”一位长期从事水泥罐车运输的司机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在生产环节缺乏对搅拌筒容量的强制性限定,才导致了那么多超载水泥罐车在公路上横冲直撞。”
“多拉快跑”层出不穷
超重的水泥罐车本身就危险重重,如果再加上超速行驶,那就更加危险。据了解,工信部发布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中,对车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最高不得超过50公里/小时。
但记者调查发现,现实中真正遵守这个规定的少之又少。一位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水泥罐车驾驶员的收入和运输次数直接挂钩。“10公里内跑一趟20元;超过10公里不到20公里是25元;20~30公里是30元。”不过,由于混凝土搅拌站与工程建设方是以混凝土的总运输量来结算费用的,这就造成了一个“多拉快跑”的局面层出不穷。
“如果不超载、不超速,意味着需要水泥罐车多拉几趟,搅拌站和运输公司要多支付驾驶员工钱,还要消耗更长的营运时间。因此,水泥罐车在没有交通摄像监控的地方,时速跑上七八十公里太常见了。”重庆市运管局货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推荐标准何时变成强制标准?
如脱缰野马的水泥罐车无疑是给公路埋下的一颗颗“定时炸弹”,那么,难道就没有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可以管束吗?
“水泥罐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我们非常重视,正在筹备整治方案。”重庆市交管部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下一步会在细化上下功夫,比如严格限定水泥罐车通行路线和时段、限制车速、限定装载重量、督促企业加强车况维护保养等。
而重庆市运管局货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水泥罐车的管理,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水泥罐车生产推荐标准变成强制标准。这样,在车辆登记和审验环节,就能有效杜绝搅拌筒容量随意增大的情况,压缩超载的空间。
长期关注这一现象的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刘伟博士也建议,公安交管部门应该专门针对水泥罐车的行驶路段和行使时间进行严格限定。“在每一辆水泥罐车搅拌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杜绝超速;每月由公司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车辆性能进行及时维修。同时,改革现有水泥罐车驾驶员的薪酬体制和合作方式,保证车辆运行时的绝对安全。”刘伟说。
【编辑: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