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问题少年高墙内重新规划人生
南方日报| 2015-05-25 12:00:32

人生规划手册。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临近一年毕业季,很多人正在加紧规划人生蓝图。对于高墙里的未成年犯来说,他们对人生又有何规划呢?“5·25”谐音“我爱我”,是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日前,记者走进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与未成年犯面对面,聆听他们的心声。

据了解,未管所关押着全省数千名未成年犯,都是曾经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少年。为帮助他们顺利改造,未管所为每名未成年犯量身定制了一本人生规划手册,随时记录每一步成长足迹。曾是狱中改造“钉子户”的小周,入狱后曾数度试图自杀,如今,经过教育,她的人生目标逐渐清晰,她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小美的梦想则是家庭和睦幸福,她的人生规划则是20岁出狱,22岁找到合适的工作,27岁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南方日报记者 祁雷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

问题少年群心理不健康者占总数20%

“生命无法复制,不可重来,但不代表我们对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生活也给了我们修正的机会。”18岁的小周是未管所女子监区服刑人员,因抢劫入狱2年多。她曾是狱中改造的“钉子户”,数次动过轻生的念头。如今,她是这里的改造“带头人”,即将通过减刑于今年10月出狱。

小周的经历颇为复杂。母亲是越南人,生下小周和双胞胎妹妹后不久,父亲便中风,很快去世。之后,母亲几度改嫁,虽然也把她们姐妹俩带在身边,却也无暇多顾,小周开始在社会上流浪。

没多久,小周便因和他人合伙抢劫获罪,但因为尚未成年,被送来了未管所。小周刚进来时,非常不适应,不合群,精神恍惚,身体出现了小感染被送进了医院。没想到,同房的病人突然发病去世,虽然早在幼年就曾目睹父亲去世,但小周仍被这意外的死亡吓坏了。

回到未管所以后,小周开始出现癔症症状,经常处于高度恐惧状态,自言自语目光呆滞,更表示极度想死,数次撞墙或割腕……好在其生活周围并没有锋利的锐器,自杀并未成功。

像小周这样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犯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入狱时未管所要为每名未成年犯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双重评估。评估发现,未成年犯中心理不健康者占总人数的20%,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3%,有自杀倾向的占2%。

在陈文丽看来,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不能正确自我评价,“由于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导致自我矛盾冲突,使他们常常处于焦虑状态,从而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己的心理倾向。”陈文丽介绍说,未成年犯普遍自我评价过低,即自我排斥。出现在小周身上的也正是这个问题。

人生规划自己给人生画蓝图

如何帮助这群问题少年走出心理阴影呢?

“引导未成年犯进行人生规划。”未管所所长黄雁给出了答案。

黄雁介绍说,未成年犯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社会化过程尚未完成,其人身自由又受到限制,以往的社会支持系统受到破坏,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导致不良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引导他们进行人生规划,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回归到健康的身心状态。”

据介绍,人生规划最初只是在一些重刑犯和危险犯中进行,希望他们能通过人生规划来正确认识自己,督促其完成改造。如今,这一做法已经在整个未管所全面推行。每一名未成年犯在入狱之初,都要如实地填写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写下自己最初的人生规划。“这个规划具有延续性,他们需要根据对自己的认知,不断更新修改。”黄雁说。

“觉得自己的缺点是很小气,优点是跳舞跳得不错,想赚钱养家,未来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大的幸福是和家人一起生活一起吃饭看电视……”人生规划上的一笔一画,记录下了小周改变的一点一滴。

“多数未成年犯入狱之初并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人生规划更是无从谈起。”黄雁表示,管教警察会根据每名未成年犯特点与他们反复交谈,了解他们的成长史和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掌握其成长经历和人生动力源,再运用这些动力源引导、启发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人生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

在最初的人生规划里,小周写下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在不少人看来,这有些遥不可及,但在警察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得以借阅相关的工具书自学,一步步向服装行业靠近。很快,她还和在广州开服装店的表姐取得联系,准备出去后就去表姐那,真正踏入服装行业。

和小周的经历相似,小美同样生活在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小美的父亲是拾荒的,近50岁才有了她,母亲很年轻,生下她没多久便离家出走,杳无音讯。父亲虽然很疼爱小美,但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她,小美于是开始和一群小混混们厮混在一起。小美入狱后,父亲长途跋涉来看她。看到满头白发,身形佝偻的老父亲,小美似乎一夜长大。

小美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性格懒散,怕苦怕累,做事散漫,没什么用。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演员,有好的演技,但更大的梦想是家庭和睦幸福。她在人生规划中写到:20岁出狱,22岁找到合适的工作,27岁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黄雁说,引导未成年犯树立人生规划,不只是为了让他们认清出狱后自己可以做什么,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完整的,可以失败的,“他们需要包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欣然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同时也要树立目标,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能量在哪里”。

【编辑:张明燕】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