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文明也有“大小”之分,那些吃饭“吧唧嘴”等非“大是大非”的“不文明”,也只能慢慢引导矫正,所以《宿迁文明20条》切记在层级传递中搞指标化。
6月4日上午,宿迁市发布了《宿迁文明20条》,这20条文明建议都与日常生活细节有关。也正因宿迁市发布的文明规则过于细化,甚至包括不过分饮酒、吃饭不“吧唧嘴”等细节,它在舆论场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与那些“高大上”的文明口号相比,《宿迁文明20条》其实走的是“标准化”之路,每一条内容都目标明晰、指向明确。有序排队不插队、不说脏话、接听尊长者电话应待对方先挂机……这20条准则据说都来自民间征集。就此看,这20条文明规约还是具备广泛民意基础的。
“文明20条”内容本身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但它一经发布,就激起不小的舆论涟漪,指责它小题大做者大有人在。事实上,“指责者”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不说脏话、不剩菜剩饭、不乱贴乱画,这些文明准则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过,如今又大张旗鼓“再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
鉴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不文明举止所侵扰,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指责宿迁“文明20条”只是宿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形式之举”。与我们在很多地方见过的“文明公约”相比,《宿迁文明20条》的“亮点”更在于它指出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好意思”指出的不文明,比如,吃饭不“吧唧嘴”;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挡;公共场合不抠鼻子等等。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饭桌上有人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毫无遮挡,虽然你内心不悦,但如果吃饭的不是和自己关系很亲近的人,碍于面子问题,很少会有人当面指出这样的行为太不文明。更有意思的是,饭桌上有人吃饭“吧唧嘴”,如果你当面提请对方注意吃饭不能“吧唧嘴”,你的行为反而成了一种“不文明”,因为你的提醒刺伤了对方自尊。
《宿迁文明20条》发布后,吃饭不“吧唧嘴”这一条内容被网民拎出来调侃,并嘲笑政府管得太宽。暂且不论政府是否“管制过宽”,文明20条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熟人与熟人之间的某种尴尬。当你不方便提请对方“你这样不文明”时,“文明20条”其实替你行使了“提醒”的作用。
《宿迁文明20条》有亮点,但不能说其执行也必然没问题。“文明20条”中的一些内容与生活习惯有关,而这些习惯又可能是无意识而非故意为之。所以,矫正这种“无意识”的不文明,真正文明的矫正方式是引导而非“动辄曝光”。某种意义上说,文明也有“大小”之分,那些吃饭“吧唧嘴”等非“大是大非”的“不文明”,也只能慢慢引导矫正。据称《宿迁文明20条》已经下发到了宿迁市各个县区,如果执行中又搞指标任务化,那不文明的恐怕就不是“文明20条”中所列举的那些内容了。
□陈方(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