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大疏解下的“突围” 部分纷纷在异地办学
新京报| 2015-07-03 05:00:21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于2015年正式招生,校园建设一期工程10.6万平方米已完工。 北京交通大学宣传部 供图

保守估计,徐宇工手里的往返飞机票已有70多张了。

去年,这名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才接受新的任务,为学校在山东威海的新校区忙前忙后。

他看着这个学校新的办学空间,从一片嘈杂的工地,变成一个今秋就将迎来首批数百名各类学生的漂亮校园。

与此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为新生进驻良乡校区而做“冲刺动员”,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校区也计划最早在今年8月开工。

北京高校仍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发展空间上的突破,而与他们有关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有消息称,一批市属高校的调整疏解方案已经确定。

专家认为,要通过迁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等功能,来实现高教资源方面的有效疏解。

缩影

秦皇岛的滨海大学梦

今年“上会”讨论招生计划分配时,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许海军记得,他们还专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谈了谈。

秦皇岛校区,就是其中一件大事,许海军证实,学校已开始筹建秦皇岛校区。

这对河北而言,可不是件小事。河北大学校长傅广生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上就直言,河北虽然有110所高校,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

北戴河新区管委会一名干部说,北化工秦皇岛校区的选址就位于南戴河片区,在管委会附近,占地720亩。

而新区还另外规划出5平方公里的教育科研区,“以后的学校都要在里面”,上述干部透露,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北京高校均在和新区接洽。

北戴河新区计划通过这个滨海大学城,集中承接北京教育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国家211、985综合性大学。他们初步规划是,5年内全日制在校生达5万人,8至10年将达10万人。

在北戴河新区官网的“新区要闻”中,也可看到多条涉及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在京高校到新区考察的动态消息,部分地方媒体也透露,一些在京高校已和新区达成意向。

然而,北京科技大学方面给新京报记者的答复是,秦皇岛当地政府确有办学积极性,“但学校目前没有任何意向。”

“就是去考察了下,没有签协议,没有深度合作。”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肖连宇也透露,学校和秦皇岛方面的沟通,并无实质性推进。

现状

城区高校转战郊区

肖连宇认为,目前,学校不太可能再新建校区,他们已为搬入良乡校区忙坏了。

按计划,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级新生就将在秋季学期进驻良乡校区,该校正举全校之力做最后“冲刺”,近期已先后召开进驻倒计时100天和倒计时80天的动员会。

“随着院系大楼逐渐盖成,未来可能有更多学生进驻良乡。”肖连宇说,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最后一个进驻良乡大学城的高校。

据相关宣传片介绍,今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将有首批3500名师生进驻,到明年,完成校区东院教学主体搬迁,进驻规模达到6000余人。

除了良乡,北京市委、市政府还在2001年10月,批准在昌平沙河地区建设高教园区。而近年来,丰台王佐、通州等地,也纷纷传出将建设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的消息。

“前些年,大家都在向北京周边发展,这个阶段还没走出去。”一名在京“211工程”高校的校领导如此分析。

这名校领导说,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北京人口增长、大学扩招导致很多高校原有规划已无法适应办学发展的需要,“原有解放初期的规划,经过五六十年发展,已把学校局限在小范围里。”

北京化工大学就曾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现由3个校区组成,但总占地面积仅812亩,“办学空间狭小和三址办学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因此,北化工在2011年向教育部上报拟征地建设新校区的请示,去年6月,北化工昌平新校区奠基仪式已在昌平区南口镇举行。

许海军说,南口新校区占地近2000亩,而学校之前在昌平另一老校区则只有约400亩。

“应该是从2010年左右,我们一直在扩招本科生,从3200人逐步到现在3500人。”北京邮电大学一名中层干部也认为,学校虽然拥有多个校区,但已很难容纳这些学生,于是便新建沙河校区。

今年,北邮部分专业的新生,也将在沙河学习、生活两年。这名北邮干部认为,规划面积是西土城校区2倍的沙河校区,或将作为北邮今后的主校区。

新路

多所在京高校跨地办学

北京交通大学也面临类似困境,该校校长助理徐宇工透露,学校一直在寻求各种方式扩大办学资源,包括2000年,将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作为学校东校区。

如今,北交大尝试走得更远——到山东威海办威海校区。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东平透露,今年,威海校区将首次招生,计划从北京等全国18个省区招生120名本科新生,在威海校区就读。

这些新生将享受中外合作办学的福利,而除北交大外,近期还有多所在京高校尝试在外地进行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曾在校内讲话中透露,经与烟台市、山东省政府协商,在教育部同意下,农大计划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建设一所新的中外合作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则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计划在深圳建设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大学则干脆让清华园“走出去”,在美国西雅图,携手美国华盛顿大学创建全球创新学院,成为首次到美国办学的中国高校。

为何要国际化办学?徐宇工说,他们也是经过认真调查的,一方面,山东拥有包括高职层次在内的152所高校,算得上一个高教资源密集型省份,但另一方面,只有4所一本院校,缺乏高水平大学。

“我们进入的话,就能成为第5所,但威海已有2所一本,我们就得考虑怎么和人家竞争。”徐宇工说,学校认为,走国际化道路是可选择的一条路。

未来

迁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

虽然也有别的地区在邀请北交大过去办学,但徐宇工称,他们只选择和威海谈下去。

“我们希望是在学校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能发挥最大效益。”徐宇工说,恰好,威海的南海新区采取了“筑巢引凤”方式,“在土地上盖好校园,配好基本设施,然后整体交给我们。”

这需要以10亿为单位的资金支持,而据河北日报披露,总投资达19亿元的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校区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具体说,就是政府将土地无偿划拨给落户学校,学校以土地入股与运营商合作,运营商出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完后,学生食堂、宿舍等由运营商运营。

“学校自己没有钱,政府也不太可能给他出钱盖,所以就要找企业做这事。”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委会的一名干部如此解释。

徐宇工也分析,北京高校能否到河北办学,也要看地方能否给出足够优惠条件,而其中的运作方式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

徐宇工认为,早在廊坊大学城时期,就已有北京高校到河北办学,但这增加了教学成本和学校本身的负担。

北京一所211高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记得,2000年前后,学校就在廊坊大学城租楼办学,“但因办学成本高,招了5年大一新生在那边上课后,就退出了。”

主要是老师们怨声较大,该负责人说,有时,老师们乘班车去廊坊上课,会遇到大雾,导致无法按时上课,且一去廊坊就得多上几节课,不像在北京主校区,上完课后,就有大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对优质高教资源的需求仍然强烈。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委会一官员记得,北化工曾拜访过河北省教育厅和省考试院,提出想在秦皇岛校区办大专层次教育的意向。

“但省里意见是我们河北省自己的大专都招不满学生,你最好想些别的方式,本科就比较缺乏,受欢迎。”这名官员透露,目前,北化工就计划在秦皇岛校区建设中德工程师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项目。

但该说法未得到北化工方面证实,北化工招办主任许海军称,至少学校统招的本科生不会到秦皇岛。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要通过迁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功能,来实现有效疏解。

同时,通过疏解,与河北、天津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机制,来促进当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一举两得的事。”

但如何破解之后应运而生的各种问题,孟繁华直言,自己并未有太多答案。

■ 部分在京高校京郊、京外校区状况(不完全统计)

●北京师范大学(985、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区(未启用)

●中国人民大学(985、211高校):通州校区(未启用),江苏苏州校区(已启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区(已启用)

●中央民族大学(985、211高校):丰台王佐校区(未启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高校):房山良乡校区(今年新生进驻)

●北京电影学院:通州校区(未启用)

●外交学院:昌平沙河校区(已启用)

●中央财经大学(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区(已启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区(已启用)

●北京邮电大学(211高校):昌平宏福校区(已启用),延庆世纪学院(已启用),昌平沙河校区(今年启用)

●北京交通大学(211高校):山东威海校区(今秋将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化工大学(211高校):北校区(昌平,已启用),昌平南口校区(未启用),秦皇岛校区(筹建)

●北京理工大学(985、211高校):良乡校区(已启用),广东珠海校区(已启用),秦皇岛分校(已启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未启用)

●中国农业大学(985、211高校):河北涿州教学实验场(重新定位为涿州科技园),山东烟台研究院(在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合办中外合作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已启用)

●中国政法大学(211高校):昌平校区(已启用)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已启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