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经济较为困难,多数企业对其未来三年到五年的前景都还保持乐观(6%)或谨慎乐观(51%)。”3月16日,长江商学院发布的“中国产业经济年度报告”指出。
该报告的产生基于从 2014 年第二季度开始,针对约2000家工业企业进行七次大规模的季度调查。调查覆盖不同行业、地区(省份)和规模的企业,长江商学院基于调查数据构建了产业经济景气指数。该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设计力图揭示经济表现好坏的内在机制。2015年第四季度调查回收的企业样本为2038家。
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产业经济处于收缩状态,景气指数从年初的50下降至第四季度的45。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在第四季度明显走弱。去年投资持续疲软。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比例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1%下降至第四季度的5%,而进行扩张型投资(即投资规模高于资产的3%)的企业比例在2015年一直只有2%-3%的水平。
报告认为,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需求不足。且产能过剩的矛盾在2015年较2014年更为严重。尤其第二季度以来,过半的企业(53%-56%)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在76和77之间,持续为历史最高。此外,国内市场的情况差于国际市场。由于产能过剩,投资疲软,企业并没有多少融资需求。因而,融资仍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于上述调查结果,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认为,产业经济呼唤长期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应围绕帮助部分企业实现妥善关停、剩余企业升级、以及增加收入(扩大内需)三方面进行;通过财政支出提供社会保障,降低家庭为养老、医疗的储蓄,从而增加内需;同时开放部分民营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放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可以利用民营银行的活力,外资银行的经验和创新,一方面较快填补贷款导向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竞争促进现有银行的转变。(证券日报 左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