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餐厅侍酒师体验“中国菜配中国酒”
| 2016-03-19 10:05:49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派记者 管克江】洁白的桌布、琳琅的玻璃杯、优雅的葡萄酒。衣着整齐的“蓝眼睛、大鼻子”对向而坐,一位厨师正在旁边片着烤鸭——德国高级中餐厅的一角,前些天“搬进”了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馆。3月13-1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德国国际葡萄酒与烈酒贸易展览会期间,中国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中国葡萄酒配中国菜体验”活动。

张裕集团董事、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孙健说,类似活动他们在国内已经办了数百场,但在专业酒展上还是第一次。目的一是呈现葡萄酒这个“舶来品”如何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融合,二是向国际推介中国产葡萄酒。

来客也均非等闲之辈:有米其林餐厅的高级侍酒师,有侍酒师协会的主席,还有专业品酒杂志的编辑。张裕首席侍酒师、世界侍酒大师方克·卡默担任活动司仪。他一边讲述中国的风土人情,一边介绍当天菜肴和葡萄酒的由来。菜分四道:北京烤鸭、白斩鸡、红烧狮子头、蒸饺。酒分四巡:辽宁张裕黄金冰谷冰葡萄酒、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干红、北京张裕爱斐堡酒庄赤霞珠干红、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干红。业内专家们或低头闻香,或鼓舌察味,不时在小册子上记录些什么。

品尝会结束,米其林三星餐厅“凡登”首席侍酒师马可·弗兰齐林告诉《环球时报》,第一次品尝中国产葡萄酒让他感到意外。“摩塞尔干红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既有旧世界如法国的积淀,又有新世界如加州纳帕谷的果香。”他认为,中国葡萄酒在世界上还不算知名,但中国有后发优势和独特地理,在酿酒品质上追赶很快。弗兰齐林说,他每天要品尝20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葡萄酒,期待今后能尝到更多中国酒。

奥地利侍酒师协会主席安娜玛丽·福伊德尔则对中国菜和中国酒的搭配创意赞不绝口。她认为,酿酒就像种树,有修剪之美,也有自然之美。但都要扎下根,才能长得好。葡萄酒到了中国,需要同当地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相和谐,才能根深叶茂。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以将近80万公顷的葡萄园面积,跃居葡萄种植面积全球第二位。但葡萄酒产量则从2012年起逐渐下降,2014年为1.12亿升。在葡萄酒消费方面,中国增长迅速,但总量仍不高。分析认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在经历了1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一个深度调整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压制国内高端葡萄酒消费;另一方面,各个酒类运营商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策略,开始加大对个人和家庭等中端市场的开发力度。

孙健表示,作为国内第一、世界第四大葡萄酒商,张裕的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他认为,中国的经济体量给了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动力。张裕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是通过收购国外酒庄和酒厂,快速整合其销售渠道和管理团队,二是自主在国外创品牌。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干红就是他们聘请欧洲的团队、根据欧洲客户的需求量身打造的一款高档葡萄酒。虽然2013年年份的这款葡萄酒目前还没有装瓶,但业内人士都给予很高评价,已有很多批发商下订单。

前来观展的中国知名葡萄酒专家李德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葡萄酒行业要调整,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有意愿主动转型。在中国葡萄酒如何走向海外方面,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注重品质,包括开发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二是处理好价格,由于气候和土地政策等原因,中国葡萄酒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不少葡萄酒生产大国。价格将是中国本土酒企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挑战。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