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仅9家险企获批筹建 股东实力很关键
证券日报 | 2016-06-30 11:06:10

6月27日保监会同意3家相互保险社筹建的批复,以及6月21日驳回了1家寿险公司筹建的批复,再次引起了市场对各路资本进入保险业的关注。

从资本对保险业的热情来看,“2015年以来,有超过80 家上市公司公告(具体信息请参阅“证券日报微保险”)拟收购或拟设立保险公司,有18 家获批。其中2016 年至今就有30 几家上市公司公告拟设立保险公司。”平安证券研报表示。

上半年,根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保监会共批准了9家保险公司(不包括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的筹建,驳回了2家保险公司的筹建。其中同意筹建的公司中,仅3家为传统的财险、寿险公司,其他均为以相互保险、再保险、科技保险为主营业务的保险公司。

上半年9家获批筹建

6月下旬,保监会一口气批准了3家保险公司的筹建,但与此同时,也驳回了上海欣安人寿的筹建。从今年前半年的总体数量来看,共有9家公司获得同意筹建批复,2家遭到驳回。

获准筹建的公司包括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建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予许可筹建的公司为上海欣安人寿、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从获准批筹的公司来看,相互保险、科技保险、再保险等新型保险公司成为主力。而传统的寿险、财险公司只占到三分之一。各路资本申请成立保险公司是否能够“剑走偏锋”,成为成功申请的关键。

具体来看,信美相互人寿保险社为蚂蚁金服等9家企业发起,主要针对发起会员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由长安责任保险发起设立,主要针对建筑领域的特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众惠财产相互保险总社由永泰能源(60015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和李静等2名拟任高管发起,主要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证保险等特定业务。

不难看出,这3家公司避开传统财、寿险业务领域,专注于监管倡导的长期养老保险、健康险业务、小微企业业务、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

对于近期3家保险公司的筹建批复,保监会发改部主任何肖锋也表示,“这3家公司提交资料比较早,在选择方向上也比较精准,主要针对商业保险无法涵盖的领域。”

2公司遭驳回

申请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幸运,而遭驳回公司的不幸却是相似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股东资本实力、商业模式、业务定位等。

比如,虽然上海欣安人寿将经营特色也定位为养老和健康保险,但保监会认为,上海欣安人寿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发起股东出资能力欠佳”、“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等问题。

保监会表示,从其申请的业务范围、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材料看,相关主业不突出,没有论证形成差异化经营理念和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

资本实力方面,上海欣安人寿5家发起人均为主要发起人,其截至2014年末的财务状况均无法覆盖本次出资额,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七条“股东应当以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的要求。而主要发起人上海临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保险公司主要股东应当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的要求。

同样,今年2月份,保监会驳回科畅财险筹建申请的主要一条原因是主要发起股东苏州高新(600736,股吧)创投集团经营状况不好。

事实上,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机构,申请保险牌照时应明确目前保监会在审批牌照时所秉持的四项原则:一是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包括具有良好的财务报表、主要股东违续3 年盈利、具备持续的出资能力、股东社会信誉好、具备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二是要服务国家战略,向国家重大战略的承接区域倾斜,如“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等。三是要关注空白区域,例如,向西藏、青海、甘肃、内蒙等没有法人保险机极的地区倾斜。一个省份可以有一家财险公司、一家寿险公司。四是支持专业创新,针对专业性很强的创新领域,如科技型保险、航运保险、互联网保险等,加大机极准入力度。

45%公司定位新型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从80家拟设立的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统计发现,有36家上市公司拟设立新型业务的保险公司,但仍有44家上市公司拟设立传统的财险公司或寿险公司。

如,近日太保集团旗下子公司太保产险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设立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记者获悉,新公司将聚焦于汽车保险及相关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首家真正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型互联网汽车保险公司。

记者统计显示,在这80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拟设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有6家公司拟设立信用保险公司、5家公司拟设立健康险公司。从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包括地产、健康医药、能源电力、软件IT等。

从参与方式来看,上市公司踏入保险行业,目前比较多的是两类:一类是收购,通过大比例收购保险公司股权,使其成为上市公司子公司,比如天茂集团(000627,股吧)、华资实业(600191,股吧)、西水股份(600291,股吧)等;一类是新设保险公司,等待保监会批准核收牌照。

对于上市公司纷纷转型保险业的原因,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形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清晰:巴菲特模式的示范效应,安邦和复兴的引领;前海等新设平台类保险公司通过理财型保险热销,将新设保险盈利周期仍过去的6-7 年缩短至2-3 年,使得市场对保险牌照的兴趣增加;实体经济不景气背景下,金融行业利润相对丰厚;保险行业放松管制,各项利好政策频出,行业具备成长性;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出于市值管理需求。

首年、前期扩张费用高

保险公司由于其首年费用、前期扩张费用较高等原因,实现盈利一般需要5-7 年的时间,期间展业也需要资本的不断补充。虽然个别保险公司在成立的第2年即盈利,但是这些公司产品以投资性险种为主,对于公司的投资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在低利率环境下,较高的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会给这些公司留下利差损的隐患。

从负债端来看,保险股权备受亲睐有利有弊:利的是竞争主体的增加有利于行业内各个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收展路径,让保险公司的募资渠道更加通畅,仍而更快成长;弊端则是新设主体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会有保险公司为冲规模,大力收展高利率的投资性险种,而当前又处于低利率环境下,可能会为利差损埋下隐患。

从资产端来看,诸多产业资本踏入保险行业,在保险行业前端利率基本放开的背景下,产业资本所设保险公司首先会在产品端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而在投资端的影响就是,各个险企之间的投资理念会逐渐不同,在资产配置上的差异化也将逐渐显现。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对于新设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要谨慎对待,前景可能较好的有两类。

一是保险业务可以与其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如公司目前已有大量的客户基础,成立保险公司可以与其现有业务产生良性互动。

二是公司本身投资能力较强,在保险公司设立初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积极的资产配置是可以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