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理:婆媳合葬墓
重庆日报农村版| 2015-05-23 10:00:26

婆媳合葬墓

重庆 地理

涪陵区青羊陈万宝故居戴家堰西有一处陈余氏婆媳的合葬墓。通常合葬墓一般是夫妻同穴、母子同穴,婆媳合葬比较少见。这处合葬墓不仅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敬爱,更体现婆媳关系的融洽。

从这座墓上的题刻可知,修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的陈余氏婆媳合葬墓,是晚清涪州巨富、诰赠朝议大夫陈万宝的孙媳余氏和曾孙媳刘氏的合葬墓。

该墓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其中,墓体长10余米,宽近6米,高5.6米,占地面积近60多平方米。墓的正面及两边的材质均为青砂石,其中正面为仿木结构三重檐,雕琢的图案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分为“昭明殿”、“钟灵所”、“两全归”及墓碑。

合葬墓正面所刻人物众多,保存至今清晰可辨的有87个人物。这些镌刻的人物中既有平民百姓、达官贵人,又有才子佳人、樵夫渔夫。人物中有大有小,有老有少,各个人物间配有远山近水、楼台亭阁、桌椅窗帘以及动物花卉等景观风物。人们可以看到江水轻舟、老翁垂钓、厢楼叙话、长亭送别等故事场景。其雕刻手法有线雕、立体雕及浮雕等。墓正面还雕刻有诗词与对联对联“花落扫时风作帚,树遮明处月为灯”等文字150多个,字体包括草书、行书、隶书及楷书等。

墓正面一重檐下两边还雕刻有石像一对,墓碑刻有“清冽诰封恭人显妣陈母余老太君之墓”字样。整个合葬墓正面的图文景观与人物形象,可谓纹路清晰、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成为当地研究清代墓葬习俗及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体物品。

陈余氏婆媳合葬墓的雕刻制作,由当地著名的石雕巧匠陈子堂(1895—1960年)雕刻制作。陈子堂的石雕工艺在涪陵坪上龙潭、四合等地区闻名,但他的石雕作品大都在文革时遭到毁坏。据说,陈子堂之子陈盛涛继承其技艺,年少有为,一天最多时可以刻3700字,能够将人物形象刻在石头上,但在17岁时不幸病亡,这门技艺也就失传了。

文/图 王小波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游戏

更多

软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