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祖父黄湜、父亲黄庶皆为进士。母亲李氏生六子,黄庭坚排行老二。
自幼聪明过人
诗作震惊乡里
黄庭坚自幼机敏聪明过人,喜欢读书,5岁时就能背诵五经(《诗》、《书》、《礼》、《易》、《乐》)。黄庭坚7岁时就能作诗,当时他作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震惊乡里。8岁时,乡里有人去参加科举考试,他的父亲带着他去为乡人饯行,席间,大家都吟诗相送,有人叫黄庭坚也作首诗。顷刻间,他作了《送人赴举》诗(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语惊四座。教他的先生听说后,自愧不如,留下一书信,不辞而去。
嘉祐三年(1058年),他的父亲逝于康州任所。第二年,因家贫,他跟随舅舅李常在淮南学习,品学皆优的李常对黄庭坚产生了很大影响。嘉祐六年(1061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李常同窗、诗人、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孙觉(字莘老)。孙觉非常赞赏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了他。
平和方式治县
深受百姓喜爱
嘉祐八年(1063年),黄庭坚以乡贡进入京师参加省试,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未中。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主考官李洵看到他试卷诗题《野无遗贤》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他“不特此诗文理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黄庭坚荣登榜首。第二年春,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中进士后,他先任余干县主簿,后调任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四京学官,黄庭坚考试优等,被任命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元丰元年(1078年)黄庭坚作了二首古风,投书给当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以示仰慕。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由此其诗名大震。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的方式治理该县。当时颁布了征收分摊盐税的政策,其他县官府都争着占多数比例,太和县却让利于民,县吏们都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十分欢喜。
遭受打击报复
被贬涪州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他首次拜谒苏轼;三月,受司马光举荐,与范祖禹等共同校订《资治通鉴》;十月二日,被任命为《神宗实录》院检讨官。过了一年,黄庭坚升迁为著作佐郎(掌管撰拟文字的官员),加集贤校理(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神宗实录》编写完成,黄庭坚被擢升为起居舍人(记载皇帝言行的官员)。这一年,他的母亲逝世,黄庭坚悲伤病倒,差点死去。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服除(守墓完毕)后,被任命为秘书丞(掌文籍等事之官),兼任国史编修官。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任宣州知州,后来改任鄂州知州。此时章惇为相,蔡卞为国史编修官,欲借黄庭坚等人所编的《神宗实录》进行打击报复。章、蔡与其党羽以《实录》多有诬蔑神宗之处,并摘录了其中千多条说没有验证。后来经有关部门官吏考证,除三十二条外都有依据。当年十二月,有谏官上书说:“实录院所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窜黜。”于是皇帝下诏,黄庭坚被贬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安置。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拿到诏书后,立即赶赴黔州,二月至江陵、上夔峡,三月至下牢关,四月过涪州、抵黔州,居住在开元寺摩围阁,自号摩围阁、黔安居士。
赏撑篙观拉纤
草书心法得于涪陵
宋代曾敏行所著的《独醒杂志》中说,黄庭坚的草书心法得于涪陵。元祐初年,黄庭坚与苏东坡、钱穆父一起游览京师宝梵寺。中午吃饭后,黄庭坚很是得意地写了几幅草书,苏东坡看后大加赞赏。钱穆父在旁边看后说:“鲁直的字近于俗气。”黄庭坚问是什么缘故,钱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看起来没有怀素真迹的影子。”黄庭坚自此后不再给人写草书。从涪州至黔州,沿乌江而上,两岸悬崖叠嶂,江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那悠悠小船在纤夫和船夫的一拉一撑中飞越了一个个险滩。在欣赏船夫的撑篙、纤夫拉纤一松一紧、张弛有度的美丽图画中,他猛然顿悟:书法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特别要做到心与自然相契合。到了黔州后,他得到了怀素的自序,于是昼夜摹临,对草书更有所得,下笔飞动,但也时常感到“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跋唐道人编余草稿》)。后来,移谪戎州(今四川宜宾),从涪陵逆江而上,在船中观察船夫们划船时,对书法更有心得,“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轶绝尘”(《跋唐道人编余草稿》)。后来,黄庭坚常对人说,他的草书心法得于涪陵,而钱穆父已逝多年,未能看到,常常引以为憾。
宋代何薳《春渚纪闻》载有黄庭坚鲜为人知的身世:世传黄山谷前世为女子,黄庭坚把这个事刻在涪陵江(乌江)的一块石头上,被江水冲走,所以后世没有摹传。刻石上说:黄庭坚当年与苏东坡一起去拜见清老者,清老者说苏东坡前世是五祖戒和尚,对黄庭坚说:“学士前身为女子,我不能详说。今后学士到了涪陵,自然有人告诉你。”黄庭坚听了清老者的话感到糊涂,他暗自思想:除非被贬谪,我是不到涪陵的。后来因修史贬谪到涪陵。到了涪陵不久,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女人对他说:“我生前都在诵吟《法华经》,目的是想成为男人,变成有智慧、有名望的人。我就是学士的前身。学士近年来患有腋气(腋臭)病,其原因就是我的棺材腐烂了,在我的两腋之下有蚂蚁窝,所以有这般苦衷。你的住所后面就是我的坟墓,你去把它打开,除去蚂蚁窝,你的腋气就可以除去了。”梦醒后,黄庭坚果然找到这个坟墓,而且是个无主坟。他按照梦中女人所说,为女人换了棺材,再掩埋修好坟墓,他的腋气果然没用药物就自然除去。
正当黄庭坚勤耕诗书于黔州时,另一位大师程颐因“元祐党争”于绍圣四年(1097年)十一月被贬谪涪州编管。程颐到涪州后,在弟子谯定的帮助下,在涪州城对面北岩潜心钻研易学,并在此传道授业。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三月,黄庭坚的表兄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张向意在仕途,不耻士林,害怕因黄庭坚连累自己,于是上书朝廷,要求黄庭坚回避。朝廷准许其请求,下诏黄庭坚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绍圣五年(1098年)二月,黄庭坚接到诏书后,整理行李,于三月初离开黔州,三月中旬抵达涪州。因生病需医治调理,加上堂弟黄叔向以叙兄弟之情倍加挽留,黄庭坚暂住叔向寓所。
到涪州后,黄庭坚听到黄叔向说起程颐在北岩普净寺著书讲学的事非常敬佩,于是渡江到北岩拜谒程颐。两位遭贬的大师在此相见,一番感叹之后,又生惺惺相惜之意。北岩清新优雅、沁人心脾的环境让黄庭坚流连忘返。他常到北岩给莘莘学子们讲解书法、诗词。北岩有泉水,长年流动,在石头上冲了一个小凼,且有积水。黄庭坚写字后,经常在此洗毛笔和砚台。后人为纪念他,在此刻了“涪翁洗墨池”五字。他在与程颐的交往中,深为其探索真理、传播文化、培育后人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引《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在其讲学处题铭“钩深堂”,以赞其精神。南宋嘉定十年,州守范仲武扩建钩深堂为北岩书院。
在涪州逗留期间,黄庭坚的堂弟黄叔向作为向导带领他参观了涪州白鹤梁、马援坝等名胜古迹。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他再次经过涪州时登岸再观,乘兴题写“元符庚辰涪翁来”七个大字,镌刻于白鹤梁。在参观马援坝时,深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为民马革裹尸的精神所感动,不禁吟诵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经伏波神祠》,黄叔向请他留下墨宝,因身体欠佳未留。后来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书写行书《经伏波神祠》,才了此愿。黄庭坚平易近人,涪州人求题字,有求必应。题后,他常常在一条小溪里洗墨砚和毛笔,州人便叫它“洗墨溪”(今荔枝街道红光桥社区境内)。
绍圣五年(1098年)四月下旬,黄庭坚在涪州逗留一个多月后,离开涪陵,溯长江而上。六月抵达戎州,寓居南寺无等院。
一生命运坎坷
诗书词备受尊崇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病逝,哲宗之弟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改次年为“建中靖国”元年。五月,黄庭坚被启用为监鄂州税。上任途中,改为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后来又改为吏部员外郎。他深知朝廷阴森,推辞不就职,上书乞求在外当一名郡官,于是朝廷就任命他为太平州知州。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六月到任,上任九天就被免职;八月,朝廷下诏让他主管洪州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不和。徽宗即位后,赵挺之为礼部侍郎,后拜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升左丞、中书门下侍郎,掌握了实权。转运判官陈举秉承赵挺之之意,摘取黄庭坚在荆州作的《荆南承天院记》中的几句话上书朝廷,污蔑为幸灾。于是黄庭坚再次被除名,贬到宜州管制。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下令转到永州。还没有得到诏书,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便病逝于贬所,时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词人。虽一生多劫,但他坚韧不拔,勤耕诗、书、词,颇有成就,为士林楷模,备受历代文人雅士所尊崇。宋代诗人陈师说:“黄庭坚的诗得益于杜甫,但又不为杜诗所限制。”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四川、江西的君子认为黄庭坚与苏轼媲美,所以并称为“苏、黄”。苏轼十分敬重他,苏轼为侍从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的职务,他评价黄庭坚说:“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黄庭坚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这里,他的才学,他的为人,对涪州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涪州贤人,为涪州五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