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改什么?
中国贸易经济网| 2016-03-18 17:01:59

中国最近在热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供给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种供给一定是有效供给,即可以卖得出去的供给。卖得出去,供给就能获得收入,收入就会带来需求。

显然,萨伊定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它能给出正确的信号,让供给者的供给恰好能够有对应的需求。有效的市场至少包含下面三个条件,第一,生产要素能够自由交易;第二,企业能够自由进入任何产业;第三,价格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只有自由地交易,才能迅速地再配置,从生产率较低的地方转向较高的地方;企业只有自由进入任何产业,才能迅速纠正产业结构的扭曲,较快地弥补暂时的短缺;价格只有由市场决定,才能给出正确信号,指引资源的流向。

回头看一下中国制度环境的现状,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条件。首先,有一大部分资源被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占有,但国企并不是一个按照市场规则行事的机构,即使大量亏损,也不会退出。所以在国企内部的大量资源是无法再配置的。据我们的研究,扣除政府补贴和应付未付成本,2013年国有工业企业真实的净资产收益率是-3.8%,是亏损的。同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为104万亿,净资产为37万亿,如果这些资产能够自由地再配置,净资产收益率提高10%,达到6.2%(同期的非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5.6%),则可以增加3.7万亿的GDP,相当于当年GDP的5.4%。

可以看出,国有企业问题绝不是企业层次的问题,而是宏观层次的问题。国企是否真正改革,显著影响到宏观变量。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3年中国国家总资产达691.3万亿元,净资产为352.2万亿元。国有企业占有的总资产则为国家总资产的15%,其净资产则为国家净资产的11%。这样大的比例,这样低的效率,却由于垄断国企管理层利益集团的顽抗而很难有实质性的改革。其结果,就是明显拖累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因而,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国企改革。

第二,企业并不能自由进入所有的产业,因为存在着垄断和进入管制。如石油产业。这个产业至今还维护着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全方位垄断。为了维护这种垄断,甚至连原油进口也不肯放开。现在在三桶油之外的炼油企业的炼油能力大约在1.88万吨,但由于原油进口受到控制,它们大多只能进口燃料油(渣油)和为三桶油代加工。有约60%的生产能力常年闲置。我们曾估计,如果放开原油进口,这些炼油企业将会增加约300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2013年)。

第三,一些重要的资源价格仍由政府管制,如成品油价格。事实上,成品油价格受到了垄断石油企业的强有力影响。中国经济甚至享受不到能源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好处。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原来是按照国际三大交易所的加权平均价格来定价,但近两年原油价格猛降的背景下,这种机制被以各种理由而停止运作。很显然是三桶油的垄断力量在起作用。根据我们的估算,按同等品质的成品油比较,2015年中国汽油的税前价格比世界主要国家的加权平均价格高出21%,柴油价格高出28%。成品油作为中国经济普遍使用的能源,其成本约占GDP的3%,如果价格高出1/4,就相当于增加GDP的0.8%的成本,抵消掉宏观货币政策的同等水平的降息,显然阻碍了经济的回升。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游戏

更多

软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