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 奖励二胎!相当一部分家庭仍不敢生
中国经济网| 2017-03-06 15:28:05

“二孩生不生,关键看配套。”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如何能够“生得轻松、养得自如”,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由于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家庭“不敢生、不愿生”。

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正在调查研究鼓励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财政激励措施。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2月25日的社会福利会议上表示,接下来可能探讨相关激励措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中国自1978年正式写入宪法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或迎来彻彻底底大转向。

王培安在会上说,拥有第二个孩子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权利,但是沉重经济负担成为阻碍这一权利实现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培安称,政府正在考虑采取包括“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人们生二孩。

“全面二孩”下仍不敢生:育儿成本占家庭收入近50%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并没有鼓励。但正是这一政策变化导致2016年的新生儿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30多万,达到了1780万,创造了20年来最大的年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5.86‰,创下近10年的新高。其中,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45%。

对于中国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现状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可喜的成果。

然而实际的状况是,中国的生育率离正常的人口世代更替的水平仍然很远。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更是仅为1.047,这一数据甚至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此前表示,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

凤凰地产做了一个统计,在一线(以北京为例),多少钱才够一家三口花?

每月基本生活费以“3口之家,孩子读幼儿园,有房无车还房贷”为基础进行测算,固定生活费136200+不固定开销40800+其他开销27500=204500元/年!

每年20万4千5百元!平均每月1.7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在北京一家三口,每月要赚到近2万才能够维持生计,每年要赚到21.1万!

要是没有房贷,每年也需花销204500-(5000×12)=144500元。再要个二胎、买辆私家车,花费还得增加。

傅莹谈全面二孩:道理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傅莹对此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总的效果是好的,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欢迎和支持。同时她也表示,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包括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傅莹表示,对社会发展来讲,女性的参与也很重要。虽然人们常讲,妇女能顶半边天,但道理很丰满,现实可能会很骨感。

傅莹认为,要转变观念,尊重女性就业的权利,要看到妇女儿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于女性来讲,无论是从实现个人价值还是从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来说,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讲,是严禁就业歧视的,而且政策上也是非常重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

如何解决“二孩妈”的后顾之忧?今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如何完善二孩配套政策、激发政策活力发表了建议。

如何生得轻松?

普及基因检测技术,减少出生缺陷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栗甲认为,“残疾人的来源主要是遗传,这个比例很高,我们想要铲除‘残根’就要从胎儿抓起。必须把健康抓早抓实。”他建议普及基因检测技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减少出生缺陷引起的残疾。希望引起国家政府社会高度重视,逐年减少残疾人比例。

"儿科医生荒"形势严峻,增加儿科诊疗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表示,“由于收入待遇低、劳动负荷重,目前国内儿科医护队伍不稳定,岌岌可危,不少儿科医生从业一段时间后就选择转岗或者放弃职业。”他认为,面对二孩时代全面来临,儿科诊疗队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让更多专业化、高素质的儿科医生进入医疗院所是当务之急。

如何“养得自如”?

建议给生育二孩家庭发放补贴

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表示,目前很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养育二孩,所以我建议给予生育二孩的家庭进行补贴,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一方面通过生活经费补助,减少家庭生育的成本,消除一些经济不太富裕家庭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是进行医疗补助,毕竟孩子生病之后也会不小的花销。至于其他方面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建议,政府应为生育“二孩”后的母亲提供三年的补贴,其金额应为当地平均工资的七到八成。

加大对生育二孩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袁直认为,女性生育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应被放大!“我希望全社会都重视女性的生育权益和就业权利!”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说,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使怀孕女员工感觉“待不下去”而“主动”辞职。在这样的环境下,想就业、有职业发展愿望的女性难免对生育产生顾虑。他提议加大执法监管,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就业促进法,尽快制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施细则。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社会政策能支持女职工工作与家庭平衡,进一步延长产假,倡导两性共同承担家务照料工作。建议国家应规定生育保险为强制性购买保险,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根据企业生育保险申领情况,给予企业税费减免,填补产假员工替代人手的工资,以补偿企业付出的成本。

延长产假发展托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孟晓驷认为,0-3 岁托幼服务欠缺,加剧了妇女工作与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冲突。建议加强对公共托幼服务的职业培训和政府监管,为家庭提供更多安全、普惠、负担得起的公共托幼服务,比如完善0—3岁幼儿的公共托幼设施及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政府把义务教育下移一个阶段,将学前教育(3—6岁)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岁)与幼教(3—6岁)设施,包括减免税费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创办、鼓励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创办和国家公费资助兴办等,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

少子化、老龄化

人口学者姚美雄去年指出,中国0至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降至16.5%,大大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一个直观现象是,小学入学人数的大幅减少——1995年,中国有2530万小学生入学,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下降了三分之一。未来十年间,中国20-24岁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此外,据彭博最新报道,涵盖全球178个国家的彭博夕阳指数显示,中国平均3.5名在职人员承担1位退休者的养老金,而更为合理的数据应该是7.3人支持一个老人。中国在全球人口老龄化风险最严重的国家中名列第五。

从2015年开始,中国1949年以后出生人口大规模步入退休年龄,每年新生人口快速狂跌,老龄化飞速发展,最迟2020人口负增长和“光棍潮”爆发,2025年步入“老年社会”,2028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暴减的狂潮,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曾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3年前后到达顶点,随后衰减,大概在2035年后就要进入人口负债期。人口负债是由少子老龄化引起的,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多用来消费,积存较少,极端情形时还动用以往的积蓄,从而用于积累与投资的资源不足,进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经济因此可能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游戏

更多

软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