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GDP破10万亿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
广州日报 | 2020-01-15 09:13:21

2019年广东坚持稳字当头 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

这一年,做到多个全国第一

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3%和32%,4K电视产量、5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新增高铁运营里程122公里、总里程达202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493公里、总里程达9495公里、居全国第一。

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韩江流域左联作家活动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等文物保护利用扎实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全国第一。

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

这一年,有这些变化

经济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5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3%左右

新登记市场主体221万户、总量超1200万户,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3家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9万元、增长8.6%左右

科研

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实施先行先试政策

省财政科研资金首次跨境港澳使用

创新

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

4K电视产量、5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外贸

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的湛江巴斯夫项目开工建设

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项目数量增长19.4%

环境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六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

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至78%,高职院校扩招12万人以上

经济社会发展仍有问题挑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任务艰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外贸进出口面临不少挑战,工业经济仍处低位运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持续发力,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挑起大梁,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还需加大力度。

二是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环保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新挑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重污染河流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需持续攻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还存在短板,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不够高,生态保护修复还要持续加强。

三是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农村存在不少短板,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支柱产业不强、带动能力不够,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繁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还需下更大功夫。

四是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防灾减灾和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事故仍然多发,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五是法治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有待持续改进,行政效能还需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放管服”改革需要持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经济政策

坚持稳字当头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六稳”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采取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坚定稳妥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5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3%左右,佛山成为我省第三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万亿元、增长4.5%,新增减税降费超3000亿元。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增长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3%、10%。出台实施促进消费的29项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万亿元、增长7.9%,网上零售额、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19.3%、29.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7.14万亿元、下降0.3%,其中出口4.34万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500亿元、增长3.5%。

省财政科研资金首次跨境港澳使用

充分发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三地规则衔接,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首期200亿元的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运作顺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首次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横琴口岸旅检大楼建成,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港澳创业者纳入内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与港澳共建13家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出台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若干重大措施,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立特事特办工作机制,赋予两市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4K电视产量、5G基站数量全国第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0项、中国专利金奖9项。完成三批共10家省实验室布局,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双一流”高校建设扎实推进,进入ESI前1%的学科达77个。引进第八批44个创新创业团队,全职在粤工作两院院士达89人。高规格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制造业十九条”,部署实施“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3%和32%,4K电视产量、5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广州乐金OLED、粤芯12英寸晶圆等项目建成投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5万家,新增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0%。

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6.9%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大多元市场开拓和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新提升。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32项措施,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预计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0.7%和4.9%。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6.9%,二手车出口试点顺利启动。深入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外资十条”,进一步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在用地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项目数量增长19.4%。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的湛江巴斯夫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我省最大的单一外资项目。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等重大外资项目顺利推进,GE海上风电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制定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港澳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获批复制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改革创新经验。

年度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坚持打歼灭战和持久战相结合,年度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精准脱贫扎实有效,累计近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协助四省区110多万人脱贫。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茅洲河、练江水质明显改善,劣V类国考断面减少4个,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六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新建城镇污水管网7000多公里和一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启动地级以上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违法建设治理1.65亿平方米、“三旧”改造7万多亩、矿山石场复绿765公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用三年时间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艰巨任务,累计化解不良贷款超过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8个百分点。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风险整治扎实推进。

扶持千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扎实推进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成效。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省级119家,实现主要农业县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县镇村助农服务平台。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居全国前列。扎实抓好生猪稳产保供,主要农产品供应平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96%以上的自然村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6%。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公路6700公里、改造危桥538座。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市县可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增长35倍。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序推进。

“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坚持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先导作用,大力优化全省交通网络布局,重点加强联通“一核”“一带”“一区”的高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新增高铁运营里程122公里、总里程达202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493公里、总里程达9495公里、居全国第一,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梅汕铁路、穗深城际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广湛、梅龙高铁,加快建设赣深、广汕汕等高铁。开工建设4E级湛江新机场、韶关机场、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惠州机场、4E级揭阳潮汕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全面开建,完成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任务。南沙港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可停靠世界最大吨位邮轮,建成汕头港广澳港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北江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通达韶关。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等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财政民生类支出占比约七成

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民生类支出1.21万亿元、占比约七成。全面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至78%,高职院校扩招12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4个百分点。大力推进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建8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全部开业。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率先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制度,积极推进药品集团采购,群众医药负担进一步降低。扎实推进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医保制度改革。出台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实施建设文化强省行动计划,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项目正式开工,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

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国第一

以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为牵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动数据上云、服务下沉,“粤省事”实名用户突破2500万、809项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粤商通”“粤政易”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省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加快形成。大力推进“放管服”和强市放权改革,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从3018项大幅压减至986项。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签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企业开办全流程平均不超过3个工作日。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用地、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政策,完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机制,建成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游戏

更多

软件

更多